2025-03-13 萬里千尋

2025-03-13 萬里千尋

誠邀各位前來觀看「萬里千尋」,3月13日下午5:30在斯坦福放映!座位有限,敬請提前註冊! 日期: Thursday, March 13
時間: 5:30 PM – 7:45 PM 
地點: McMurtry Building, Oshman Hall
355 Roth Way, Stanford, CA 94305 活動詳情及註冊請見網站 https://events.stanford.edu/event/of-color-and-ink-chang-dai-chien-after-1949
2025-03-01 [我的父親徐悲鸿:他的藝術喚起的音樂]

2025-03-01 [我的父親徐悲鸿:他的藝術喚起的音樂]

  # BRI公益大讲堂 [我的父親徐悲鸿:他的藝術喚起的音樂] 作家:徐芳芳 时间:3/1/2025 星期六 中文演講: 2:10pm - 3:40pm 英文演講: 3:50pm - 5:30pm 地址:Cupertino Library (Room 201), 10800 Torre Ave, Cupertino, CA 95014 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1895-1953)被稱為現代中國繪畫之父。他的動物畫把中國畫中寄情託興的手法發揮到了極致。作曲家江文也(1910-1983)是最早為西洋管弦樂隊和鋼琴創作中國音樂的作曲家之一。徐芳芳將介紹她的新書《徐悲鴻的彩墨畫—失傳半個世紀的江文也鋼琴協奏曲》,講述江文也這首描繪徐悲鴻彩墨畫的協奏曲手寫的樂譜在丟失半個世紀后,重新發現,並獲得生命的故事。作為第一個將徐悲鴻的繪畫搬上鋼琴和管弦樂舞臺的作曲家,江文也的這首作品將徐悲鴻兩幅雄雞畫作中寄情託興的涵義表現得多姿多采。《徐悲鴻的彩墨畫》一書的出版,並配有總譜、雙鋼琴譜及精選的徐悲鴻動物畫傑作的彩色圖片,展示了兩位大師融匯中西的獨創性。2022年 10月 22 日在林肯中心愛麗絲· 杜莉音樂廳(Alice…
2025-01-04  ‍忆琼瑶

2025-01-04 ‍忆琼瑶

From Zhang XiaoFeng 琼瑶去逝一周月记念。美国“硅谷女性”,“探赋读书会”,于2025年1月4日一起举办茶话会。 ‍ ‍如果我们根据人生的不同阶段来区分,“幸福人生”大概包括下列因素: 童年时父母的关爱 少年时荣誉感的建立 青年时爱情的激情 成年时事业上的成就 老年时回首往事问心无愧的满足 ‍ ‍忆琼瑶,人生,爱情,事业,叁会者将这些千古话题,赋予新的内涵。   新年伊始,今天11位文友相聚,新朋老友在温馨的环境里畅谈。“忆琼瑶茶话会”,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谈爱情,谈人生,谈到自己的感想,感受,感慨。2025 年第一场活动,我们结伴而行。女性首先需要独立,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不要陷入恋爱脑, 才能更好地渡过一生,更愉快地享受人生,真正地拥有幸福人生。 2024年12月4日,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在台北的家中离世,享年86岁。她在遗书中写到:“不要哭,不要伤心,不要为我难过。我已经「翩然」的去了!「翩然」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飞翔」,优美而「轻盈」,我摆脱了逐渐让我痛苦的躯壳,「翩然」的化为雪花飞去了!〞  
2025-02-10 《领带vs.高跟鞋》做客优视旭亮访谈节目《开放麦》

2025-02-10 《领带vs.高跟鞋》做客优视旭亮访谈节目《开放麦》

《领带vs.高跟鞋》主创先后做客优视旭亮访谈节目《开放麦》 导演杨婧堃:重排硅谷华人,经典话剧文化,沙漠也能开出绿洲。 https://youtu.be/iZbLjnk9Axc?si=4JoGV0hq2oqS7ptk 执行制作罗泽中:硅谷顶流中文话剧《领带vs.高跟鞋》 https://youtu.be/xecqm9kRZus?si=pnwiRqetLueKltc5   https://www.vdperformingarts.com/
2025-01-11 Nick Dong & Victoria Yau Opening Ceremony

2025-01-11 Nick Dong & Victoria Yau Opening Ceremony

我们这个星期六有新展开幕,欢迎大家光临!如时间不凑巧,展期内随时约。这次的展览很特别,呈现两位亚裔美国艺术家Nick Dong 和Victoria Yau的作品. Nick Dong的多媒体(计算机控制声、光、电动态装置)作品前不久在旧金山的Yerba Buena 艺术中心展出,获得高度关注,参观人数爆新高。其作品被台湾亚洲现代美术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Nick巧妙地将精密的工程设计、金属工艺、超自然动态、光影效果、声音以及多种互动或情境策略无缝结合,其艺术实践打造出一种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唯有在观众参与后才能完整呈现。 Victoria Yau 出生于1939年一个民国显赫的家族,于2023年去世。 师从傅狷夫,孙多慈等名师。 1960年移居美国,她从传统的中国山水画转向抽象艺术,将历史悠久的水墨传统与当代抽象表现主义相结合。是最早的亚裔美国当代抽象艺术家之一。去年她的作品在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和纽约Pen + Brush (一个拥有130年历史的女性艺术家画廊)。她的作品曾展出于芝加哥艺术学院,史密森学会博物馆,和伊利诺伊州立博物馆等艺术机构。
2025-01-04 琼瑶纪念座谈会

2025-01-04 琼瑶纪念座谈会

纪念琼瑶的小型活动,时间1 月4日周六下午2-4 点。 地方:a private club house at Santa Clara . 主持人:郑琼! 内容:1)琼瑶的生命观,2)爱情观, 3) 纪念她硕果累累的一生 现在读书会群里发起接龙,场地限制目前限制在12 人左右,先来先得

触摸美国 60 六十感怀

触摸美国 60 六十感怀 孙燕 2022年的生日,我刚好六十岁。这一天终于如约而至,这一天不请自来。我感觉刚写完五十感怀不久啊,怎么就要写六十感怀了!说时间飞逝已经不能准确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了。 生日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睡在身旁的先生看到我动了,知道我醒了,马上转过来说:“生日快乐”。我说:“有什么好快乐的,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一个小老太太了”。先生翻身下床,披上衣服跑到楼下,上来时手里拿着一个小盒子:“这是你的生日礼物”。一个四四方方的精致小盒,又是一枚戒指,我心里想。“我现在已经不需要首饰了。”我对先生说。“你打开看看。”先生满眼笑意又略带神秘地说。我把盒子拿到窗前打开,借着晨光看到盒子里一道金光闪烁,竟然是一块金币。先生为我精心挑选的礼物,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永远闪光,永不变色,永远保值。这道光直接摄入心底,我想今天何尝不是我生命的一个新的起点呢! 可以说生日这天是我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我的人生整齐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头三十年是在中国度过的,是我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中间的三十年是在美国度过的,这其中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为第二阶段。如果我足够幸运地遗传了母亲的基因(她老人家高龄93依然健在),那么我人生的第三个阶段还有三十年。 第一个三十年,我一直在努力争取别人的认可。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乖巧听话。上学后做一名好学生,做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后来顺利地考上大学,成为父母的骄傲。工作以后做一个好员工,安分守己。结婚以后还要同时做一个好妈妈,好妻子,尽职尽责。这三十年,我都是为别人而活,唯独没有做自己。 第二个三十年,是奋斗的三十年。我们在美国白手起家,从五百美元,四个皮箱,到现在有儿有女,有房、有车、有船,还有房车,应有尽有。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下,利用我们的勤劳与智慧赢得了幸福生活,可以说我们实现了美国梦。而获得这一切,我们用了近三十年。这三十年,有太多的故事。我们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地走过来,里面有汗水和泪水,庆幸的是没有血水。就这我们已经很知足了。在这一天我与自己的年龄和解,我接受了脸上的皱纹,不再为照片上不年轻的脸烦恼;我不再与头上的白发较劲儿,不再用染发剂遮掩岁月的痕迹。向前看富足安逸的日子在等着我,向后看太多的人和事值得回忆和回味。 这一天将是我第三段人生的开始。总是想最后的三十年能做回自己吧,但还是不能。我93岁的老母亲依然健在,所以我不敢言老,更不能养老。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另外两个孩子虽然已经立业了但还没有成家,帮助他们成家并协助抚养第三代是我为自己安排的第三个三十年的首要任务,这个任务想想就令我兴奋。人活着就得有盼头,庆幸的是我还有很多期盼。我甚至觉得我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这一年儿子从医学院顺利毕业,并开始了头颈外科住院医生的工作。这是他给我生日的最好礼物。 女儿从这一年开始任职于美国一家跨国公司从事她最喜欢的工作,同时也在尝试自己创业。孩子们是我生命的延续,也是我生活的希望。他们不断地给我惊喜,让我的生活充满快乐。 同时我也给自己制造惊喜,我给自己设立小目标。我们的人生就是从一个目标走向另一个目标,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耳顺之年我把什么都看淡了。没有欲望烦恼自然就少了。尤其是在美国,大家都活出了各自的精彩,不用在意别人怎么看。没有不必要的应酬,淡化了互相攀比。亲戚朋友的相处之道也比较单纯,所以我觉得在美国生活比在国内生活要轻松很多。最后的三十年,我不求人生精彩,只愿平静安稳,只求健康快乐。  《触摸美国》一书将由美国威廉出版公司出版。https://williampublishing.com/

2019/10/26 穿越分界 – 视觉语言的艺术 国际艺术家联展

穿越分界 - 视觉语言的艺术 国际艺术家联展 张伟民导演 带队一起参观: 穿越分界 - 视觉语言的艺术国际艺术家联展 旧金山公共图书馆 8/18 - 11/14 三楼国际中心 International Center, San Francisco Public Library 100 Larkin St, San Francisco 汇集40多位艺术家作品包括美国大学中国艺术家学会成员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等教授作品 汉字之美全球青年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书籍设计名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