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美国 10 我的英文老师

孙燕

要想在美国立足,首要的任务是学英语。虽然我在出国前学了很多年英语,可是这种哑巴英语完全不够用,几乎要从头学起。

来美国后不久,我就参加了一个英语班,是免费的,教会的美国人当老师。美国的基督徒经常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出来帮助人。

老师叫Patricia 帕特丽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和蔼而又干练,她教得很认真。美国的老师包括学校里的老师教学都以鼓励为主,很少训斥学生。有的时候老师也提问我们,学生磕磕巴巴地回答了半天,老师总是耐心地等待着,学生刚答完,老师赶紧说:very good。不管你回答得多么糟糕老师永远是鼓励。我在旁边看着老师准备好了说very good的口型觉得好玩儿极了。

在这个课堂上学英语完全没有压力,当然进度也很缓慢。大家来自四面八方,年龄跨度大,程度也参差不齐。但对刚到美国的陪读太太来说到这里学英语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除此之外,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的秘书还给我介绍了一位英语老师。她是爱达荷大学的学生,叫帕米拉,是个金发碧眼身材高挑的美女,性格开朗大方,非常可爱。我们认识后就不定期地约在一起聊一聊。

几次接触之后,她向我提出了一个请求:在我家请她和她的男朋友艾里克吃顿饭。当时她们俩还没有确定关系,帕米拉喜欢这个男孩要我帮忙追到他,我自然乐得帮这个忙。

我拿出看家本事做了一桌子菜。艾里克在台湾居住过,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他不但会说中文,还会做中国菜,古老肉就是艾里克教我做的第一道中西合璧的中国菜。这次宴请对他们俩的结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后帕米拉和艾里克成功地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婚礼也邀请我和先生参加。后来艾里克在微软公司找到了工作,他们搬到了西雅图。我很开心能够帮到他们。

与帕米拉的接触让我对美国的年轻人多了一分了解。帕米拉生长在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她跟我讲起她的姥爷曾经开过电器店,是个成功的商人。姥爷年老时和她的妈妈住在一起,由妈妈照顾他。她曾经带着我们全家去她的妈妈家做客。妈妈和姥爷对我们都很客气。虽然生长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但是帕米拉很自立,她靠自己打工上大学,不问家里要钱。美国的家长也会尽力提供帮助,她开的车就是她妈妈给的旧车。

有一次我跟她一起开车去加油,她只加了五块钱的油,因为她没有更多的钱了。即使这样捉襟见肘,她也不向家里伸手要钱。这让我立刻对她刮目相看。

在美国这样的年轻人很多。美国孩子的自立是从小培养的。孩子们放假期间打工赚零花钱的现象很常见,小到剪草,看小孩儿。大到去超市推购物车,去快餐店打工,都是习以为常的事。这些小事构成了大事,这样的孩子独立,有毅力,有责任心,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品质。这些品质融入到美国年轻人的身上,他们构成了美国的希望和未来。

一天有两个美国人敲门,对我说要给我传福音,他们是一个教会的,这个教会的教徒都是这样两个人一组到各家传福音。我听说过很多中国人都跟着他们学圣经,同时学英文。他们也知道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学英文,但这丝毫也不影响他们传福音的热情。

我请他们进屋,原来他们是母子俩。母亲茹迪娇小温柔,儿子罗恩高大英俊。就这样他们每周到我家一次,给我读圣经,讲圣经,同时我也学到了英文。

我们很快成为了朋友。我了解到茹迪是富家出身,为了信仰和丈夫结婚,俩人过着清贫的生活。罗恩和姐姐都是领养的,后来茹迪怀孕又生了一个女儿,三个孩子一起快乐地长大,罗恩不打算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罗恩在每年的农忙季节都会去他叔叔的农场里干活,报酬足够自己一年的开销,其余的时间都用来传福音。他们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一次茹迪请我们全家到她家吃饭,他们的家是一个普通的小房子,餐桌像公园里的木制连体桌椅,非常简朴。那天吃烤牛肉,非常硬,我们的牙齿不坚,那顿饭吃得很费劲。牛肉的好坏主要在于部位,其价格相差悬殊。好的部位很嫩,价格很高。我吃过最好的一次牛排是先生公司的聚餐,毫不夸张地说那个牛排像豆腐一样嫩。罗恩家生活那么简朴肯定不会买贵的牛排。

跟着茹迪和罗恩学习英语的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圣经的故事,也了解了一些美国的宗教,可以说一举两得。

美国的立国之本是政教分离,三权分立。美国的宗教信仰对约束美国人的道德品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政教分离才使美国能够包容各种宗教信仰,从而能够包容各个族群的人。

只有了解了美国人的信仰才能真正了解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