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 10:30 硅谷亚洲艺术中心
From 作者:
我去硅谷做新书《心的形状》的分享会,这本书年初出的,朋友们反馈还不错。有一个媒体的朋友说:“二湘的小说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一旦没看完,你会一直惦记着,看完之后,又一直回想着,萦绕不去。昨天晚上终于连夜看完,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小说,也补充了我的一个盲点,这是关于我们这一代人去海外之后的生活状态,精英之路,美国小城的移民生活,发财的海归,郁闷的婚姻,失序的交情………改开鸿运,也不是没有享受到,但福祸焉知,这里面的故事太有意思了,但二湘举重若轻,写得非常淡。
这些故事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一个人的公共汽车,写一个美女去世之后被剥开的又一层又一层的生活的真相,开始你觉得不过如此,后来你才大惊失色,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非黑即白,充满了这样那样的灰色地带,有时候你都不知道应该有多大的心才能够包容这一切,但是不管你包不包容,事实就是这样的存在着,这泥沙俱下的人生,这浑浊不明的现实,这幽暗与光明纠结的人性,作为一个人,你都得看到与接纳,逃避当然可以成全纯真,但带来的是轻飘与虚幻,接受可以更勇敢,可是却考验你的坚强。“
读者会后讨论:
- 今天第一次见到二湘,朴实,真诚,智慧,down to the earth,非常精彩的分享。谢谢@刘雁@壹嘉出版 和@周仰之 的组织和主持,很enjoy!回来后连看了两篇小说,很好看,真有爱不释手的感觉。睡觉之前看第三篇。[Smile]
- 买到书啦!就象仰之说的,其中一个人的公共汽车写得非常好,最重要的是语言简洁,已经排除了传统小说中的对话模式,而读者完全明谁在说话。。非常现代式的表现方式,喜欢。对作者追求的开放式结局,有些遗憾。因为失去了铺垫起来的power.. 如果有结局更好。
- 因为会更focusing on静文这人物刻化。一个完全处于弱势的还被命运宣判“死刑”的女子在生命最后中的“选择”。她没有选择“捅破”,是一个勇敢明智的女人!而他的丈夫更贴切小说最后的描写,一个人在公交车里渐渐远去,虽然阳光把有他影子的玻璃窗涂上一层带有各种色彩的薄膜,他是膜糊的在作者和读者眼里,正好与静文形成鲜明对比—-
- 一个是生命中的弱者而精神强者一个是生命中强者而精神上弱者
- 我是急性子,昨天买到书,到今天上午,把心的形状一整本书都读完了。很多精彩描写。[Rose][Rose]同意昨天@周仰之 提到的,书里关于吸毒这个主题非常吸引人,后续发展探讨不够。这篇是可以写长篇的。
- 昨天探讨了书和电影电视剧本等其他文学表现手法的不同。
我认为书是唯一可以用自己的速度和时间,无声无息,non-intrusive 地让人可以和不同时空的作者交流的方式。有点像慢慢展示内在让人慢慢爱上。电影和剧作非常希望在短时间内吸引住人。书没有这种切迫性,有点像爱情关系里短择和长择的不同。
- 所以如果一个人喜欢读书,特别是喜欢写书,不排除潜在可能是最好的爱人。[Chuckle]
- @xiaoyanlu 刚读完《一个人的公共汽车》,和你一样,结尾没有我预料的结局,前面的铺垫可以清晰地看到两重关系,“公共汽车”是贯穿始终的意象。开放式的结尾看得出是作者有意设置的,让读者去猜,其实前面的铺垫已经足够让人猜到静文和老周的关系。 这篇不容易写的,通过死者的中、英文两个博客回忆/ 揭密,来回穿插,二湘的叙述能力很有天赋。刚看到群主把@二湘 拉入此群。
- @xiaoyanlu 作者开放式的结尾是有意留白,不把铺垫的结论写出来。
- 一个人的公共汽车有很多可以诠释的空间。比如假如静文是个探索中的双性恋,对女主有兴趣呢?
假如静文不人如其名,除了这些微博以外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Smile]
人和人的世界有如粒子世界,用不同的α粒子,电子,中子轰击不同粒子,会发现未知的粒子。
- 感觉该改名为“静文的一百维空间“
- 一口气读完了狂流,没办法,里面描写的宿舍楼,银杏树,爱的执着和傻气以及无怨无悔,还有F1F2 太切近和真实了。
让我不由想说出来一个一直有的猜测,当年杨振宁先生李政道先生在美国,他们的聪明优秀的太太,在先生眼里魅力十足,只怕要去吹牛自己的成就是许多(非物理)人的一种天性。
而杨振宁就是这种天性复杂的人。为了安抚失去天地和空间的太太也好,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也好,大大小小地在太太那里吹牛,在杨振宁那里是有可能的,而且说不定是必然的。他的男人性很足。
牛既然吹起来,再圆就得坚持了…. 所以太太问起来,不得不硬着头皮了。
还有一点,两个物理学家这么亲密,花了这么多时间在一起,其实呆在家里的太太是有心理活动的。自己的兴趣爱好已经牺牲了这么多的优秀女子会不会想自己在先生心中的位置?假如别人的先生第一,自己的先生第二,自己的位置是不是太靠后了?
- 师妹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我很喜欢《狂流》,写我们熟悉的大学和留学生活,非常亲切有带入感,当时就是在旧金山文青群一路跟随主人公出发,每周讨论/ 阅读(如同追剧)/ 然后转发,二湘写完,我们有一种失落感。我唯一不喜欢的是把三位女主中两位都设计成私生女的妈妈[流泪]这没有普遍性,最多一位代表就应该够了[偷笑]
- 文中铺垫了静文不是对女主感兴趣,而是对女主的先生感兴趣。说到静文通过各种方式想接近她爱的那位男人,包括他的太太。“公共汽车”的意象很妙,可以有各层诠释,可以是不断出轨的女人(文中写了“谁都可以上的”那种女人), 也可以暗喻人生的旅途(行进中,一站一站走,到站下车)。这是我最解读。
- 你的解读非常好,也很准确。我习惯性地多想一步。这本书的标题是“一个人的,公共汽车“。公共汽车本来应该不少人都在上面,一个人的意向表明了一种孤独,没有同行者的微妙的感伤,如果是情感中心的人,甚至是一种痛苦。
这个世界的灿烂也罢,痛苦也罢,需要共享。物理世界的绚烂也好文艺复兴也好需要很多同行人。古希腊的很多哲人都是智性恋者,如果没有同样心智的人该是多么孤独和浪费。人类文明也不会如此有趣。
我解读出来静文和文中的“我“的交流,也是因为除了文中的“我“估计无人会了解和听到她的心声,更无人能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