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教育文化分享篇之新移民如何和孩子一起面对种族歧视?
沙龙分享会时间:2020年10月3日下午4:00-6:00
分享形式:Zoom Meeting
报名链接:https://forms.gle/DKKBs7bCAnc8MKBv9(复制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报名)
沙龙分享会缘由:
移居美国之初,带着观察的目光学习、审视美国的自由、民主、法治。斯坦福校园建设的规划方案听证会的参与让我近距离接触美国的听证制度,感受真正在聆听的听证会,尊重发言人的看法,校方管理者听取研究生及家属意见竟然调整了最初的规划方案。
律师职业长久养成的习惯是遵法守规,但遇见不平的事情也会立起抗争,纽约警察Peter Liang误杀事件让我第一次有了少数族裔的种族概念,推着baby车生平第一次参加了游行活动,2.20旧金山的抗议大游行。
大多数时候,我会在安全的环境里过自己的小日子,直到今年新冠爆发,有时候因为天然的和人为的各种灾难沉重得无法呼吸,和朋友交流,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原因不再赘述,当美国总统喊出中国病毒之后,各类媒体关于华裔受歧视的报道越来越多,后来纽约警察局开历史先河,专门成立了亚裔仇恨犯罪专案组。一时间身边的华人朋友开始谈论要不要去考持枪证,什么样的武器有震慑力,如何面对突然的攻击行为,甚至因为周围城市频频曝出针对亚裔的攻击行为而让人有危险越来越近的感觉,一夜之间许多城市成立了SOS🆘邻里守望群,只记得有一天晚上大家都在寻找邻居入群,甚至有人在群里讨论是否组成自卫队,疫情加上各种种族歧视消息(虽然也不乏假消息)甚至白人至上者制造的冲突等等新闻报道,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心里都绷着一根弦,一旦大环境下社会冲突加剧,这一次的经历也让人清清楚楚地意识到少数族裔的处境,当种族攻击到来的时候,只看脸和肤色的攻击会让少数族裔处于危险之中。所幸情况没有进一步蔓延恶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Prop 16在教育领域对华裔的影响又掀起了新一轮华人社区的辩论。微信禁令的起诉又引起大家对于歧视与否有不同的争论。我们似乎生活在时代交迭的断层和罅隙里。在微信群里更多人开始发表意见甚至激烈的表达情绪,大家观念的冲撞以及分裂的意见似乎越来越激烈。不得不说,即便有各种404,微信群还是给大家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中文交流、表达的空间,也使大家相左的意见得以呈现。正因为不同,人类才丰富多样;正因为知道彼此不同,才有沟通探讨的必要。所以这次特意请来几位关心华人社区的法律人,分享一下她们个人经历和基于多年训练的法律思维对种族歧视问题的思考,本次分享重在回顾历史,面向未来的探讨,既非教育也不涉政治派别,只是用不回避的态度来聊聊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华一代和华二代必须面对的现实,希望彼此之间有所启发,有所思考,家长了解认识种族歧视,引领着孩子,无论面对什么,也能不卑不亢地应对。在此也特别推荐华人父母带着孩子一起看看PBS的纪录片《亚裔美国人》(中文字幕版也已上市,http://ucausa.org/asam/)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多一些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沙龙嘉宾:
晓霜,美国律师、 跨界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糸,美国杜克大学法学博士。 曾在纽约华尔街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当律师,在硅谷高科技公司担任过公司律师及高级经理,个人公众号“相约晓霜”。她的教育文章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著有《孩子,我该怎么爱你》、《痕记》。热心公益活动和社区建设。
曹彩丹于,能源法与环境法律师,毕业于瑞典隆德大学法学院及美国斯坦福法学院(LLM)。她目前在中国北京就职于金诺律师事务所并担任北京分所的合伙人及负责人。2011年至2018年期间她在香港担任绿色和平东亚分部总法律顾问。2010至2011期间她先后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副秘书长办公室实习,以及在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担任见习法官助理。她一直致力于推动平等及社会公益。多年在亚洲、欧洲与美国的生活经历,使她对种族歧视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王倩茹(Helen)律师、书虫、愉园社核心成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法学博士。 目前在湾区知名家庭法律所Morgan Tidalgo Sukhodrev & Azzolino LLP执业。喜欢思考和分享,爱好公益和教育,尊重个体的多元性,坚信每一个公民都有身体力行改变社会的力量。
沙龙主持:
Clarisse Li,硅谷妈妈沙龙创办人,曾从事律师多年,关注弱势群体及公共利益领域。
沙龙圆桌嘉宾:Yulin Lee, Feng Wang, Penny Hu,Qi Wang, Meifeng Zhu, Yao zou。
沙龙聚焦:
- 哪些个人经历触动对种族歧视的思考
- 歧视的边界以及引发歧视的各种因素
- 在平时生活中如何辨别种族歧视?
- 怎样更多地了解美国文化,避免种族歧视意识带来的冲突
- 对于种族歧视问题,我们需要和孩子在哪些方面建立沟通
- 遭遇种族歧视时,我们如何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