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7 两位物理学家碰到一群文青,会产生怎么样的脑力激荡?
BY Sharon 两位物理学家碰到一群文青,会产生怎么样的脑力激荡? 今天探赋读书会有幸邀请到了一位顶级物理学家王肃文先生和他的同行,美女科学家田放女士来给我们这群文青做一场科普讲座。 王老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有趣易懂的ppt图片给我们这些物理盲上了一堂物理科普课。我学到了:世间万物莫不与物理有关联;高能物理学科拿到了几十个诺贝尔奖;物理学研究导致了原子弹,互联网,核磁共振的发明和面世,等等等等。然而,科学家和文青的思维是完全不同的。讲座最后由王老师和田老师共同回答文青门的问题,实在太有趣!😂一位文青请两位老师解释为什么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可以同时感受到彼此的思念?还有一位文青问灵魂是属于哪种物理材料 难为两位老师必须跟我们说明:这世上还是有许多现象是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但是文青们的问题还是非常多,两位物理学家都一一耐心解答。最后大家才依依不舍在合影后离开。 今天来参加科普讲座的读书会的群友很多,因为时间关系,许多参加者不得不在活动还没结束时离开,因此都不在合影里。悄悄说一下,为什么我们能邀请到拥有名校物理学博士学位,经由李政道先生的计划来到美国,并取得很多世界尖端科研成果王肃文先生来给我们这群文青做这个讲座?因为他是我们读书群的群友,也曾经是我们的嘉宾的大律师晓霜的先生呀 晓霜对我们这个读书会的奉献非常令人感动!她不但安排了她先生做这场讲座,还亲自准备了那么多琳琅满目的美食带来跟我们一起分享! 我越来越感到幸运我们读书会有一群象晓霜这样才华横溢,还乐于奉献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我们有缘聚集在这个精神家园里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衷心感谢晓霜夫妇
「音樂森林」宜芳專訪 – 《愛在硅谷》劇組
#宜芳專訪#yvonne liu#音樂森林#劉宜芳 「音樂森林」宜芳專訪 – 《愛在硅谷》劇組 话剧《爱在硅谷》即将上演 根据陈谦长篇小说《爱在无爱的硅谷》改编 经过两年多的紧张筹备,根据硅谷作家陈谦的长篇小说《爱在无爱的硅谷》(壹嘉出版,2017年12月)改编的话剧《爱在硅谷》即将上演。 “人生如果没有一点矫情,是不是挺没劲的?” 说这话的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苏菊。她是硅谷一家高科技公司的程序员。公司上市成功,她和同事一起成了“一天生产60个百万富翁”神话的一部分,还有位事业成功,爱她懂她的男友。一切可谓完美。 她却总是快乐不起来。她渴望生活中还有些别的。 这是“矫情”吗? 更大的问题是,追求情与爱,艺术与梦想,是一种“矫情”吗?它们是否能、又如何与日常生活和平共处? 由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卢晓燕改编并执导,话剧《爱在硅谷》为小说原作增添了强烈的时代感:近年硅谷技术热点之一的“增强现实”在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话剧将小说的众多线索简化,而加强了苏菊与画家王夏、姐姐苏玫之间的戏剧冲突,使得不到两个小时的话剧情节更为集中、紧凑,扣人心弦。 这部剧的制作方华艺表演艺术中心是一个非盈利性艺术团体,成立于1992年,活跃在湾区舞台二十多年,曾在上演过《21世纪的童话》,《武林外传》,《飞跃世纪》,《我和春天有个约会》,《领带VS高跟鞋》,《暗恋桃花源》等多部剧作。《爱在硅谷》是他们的最新作品。该剧的主创人员,从小说原创,话剧策划到制作人,编剧,导演,音乐原创以及所有的演员都来自硅谷。 演出时间、地点及购票信息: 时间: 12/7/19, 星期六,2:30pm, 7:00pm 12/8/19, 星期天,2:30pm, 7:00pm 地点: Canada College Main Theatre, 4200 Farm Hill Blvd. Redwood City, CA 94061 票价: VIP $50; Pre-Purchase…
2019/10 女书的故事 by Sophie
女书的故事 加入了探赋读书会之后,可以参加的活动就多了起来。得知在旧金山图书馆的中国中心有视觉语言的艺术讲座,昨天出发之时却已经有点晚了。地铁到了,不想盯着谷歌地图颠三倒四地走,直接冲最近的出口出来抓住一个象爱书的女子问图书馆在哪里,她抱歉地说不知道。一旁一个穿着橙色制服的清洁工人听到了,主动高声告诉我如何去图书馆,连比划带解说一连说了三遍。 其实我何尝没有一出地铁站就看见了环卫工人。正在读的《人类学家眼里的捡垃圾的纽约环卫工人》就说了这种大众对环卫工人之熟视无睹。虽然被点出来这种偏见,我还是没有向看似挺闲的他们问路,而是去拦一位匆匆的女文青。人和人的很大的不同不是说道理点通了就能自然跨越的。 赶到了,坐下来,邻座的秀儿说自己赶得急,给儿子准备了午饭,自己却忘了吃。我说我竟然也忘了午饭了,相视而笑。虽然错过了午饭,艺术讲座是一场盛宴,一共四道主菜,味道各异。今天只讲其中一道。 张伟民教授是位温柔匀称的女子。她讲述了如何作为女摄影师,被选中去拍摄云南女书。 女书是在妇女没有受教育,不会认字也不会写字的情况下,她们用自创的秘密文字记录自己的喜怒哀愁。最后一位女书书写的老人逝世于95岁的高龄。最快乐的是未出嫁前在娘家。比如说姐妹逍遥乐。“侬是同村好姐妹,姐妹结交乐逍遥。一比高山松柏树,不怕霜雪四季青。二比园中牡丹花,朵对朵开日日红。” 可惜好景不长,一旦结婚之后,除了婚后第三天可以回娘家一趟,此后便天高水长,在丈夫死前再无一次机会回家探望父母和朋友。她们婚后都不幸福。这让我想起母亲告诉我的一个谜语:“在娘家青枝绿叶,在婆家面黄肌瘦。走遍了千山万水,提起来眼泪直流。” 可是彼此的友谊和思恋,以及女书里的强烈道德观和价值观指引,特别是有秘密文字书写,使得她们舒缓了心中的沉郁。最后一位女书书写的老人逝世于95岁的高龄。 我一下子想起了小脚的外婆。记得有一次,十三四岁的我,罩在一件黄色的又长又宽的夹克里满身不自在。那个年代为了省钱,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买件衣服是大事。拮据的母亲每为我买一件衣服必然要带我从早转到晚,直到快天黑我发脾气她才一边怪我不懂事一边挑一件够宽大,够保守,价格也够合理的衣服回家。外婆犹指着我长的不合身的夹克衫说太短,说她那个年代,衣服都是过膝盖的。外婆有种温柔沉静的气质,所以即使她告诉我,说她如何曾经夜晚去木兰山迷路,又黑又冷走投无路,走到半夜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灯笼的光一路指引,终于找到山顶的庙,以及她如何看见了天上有好几条龙在盘旋,而当她告诉别人,没有任何人可以看见时,我都是不带一点质疑地接受地,因为外婆就是外婆,她是one of a kind. 她的逻辑或许和我们的不同,但她绝对有自己的逻辑,而且在她构架的世界里,那个逻辑更严密,更合理。 外婆和母亲曾经絮絮地象春雨一样向我传输的古代价值观,大约大部分都被我用那些西方的小说给挡远了。可是,女书里的东西,读起来实在太熟悉了,我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30年前,看着她们交给我发黄的小册子。摘一段女书里的训女词: “六月炎天憾夜短,提灯一照刀又忙。娇女拿把团圆扇,庭前厅后扑萤光。放下针线唤女来,听我一二说周详。想我在家做女时,朝夜侍奉在高堂。当时你的外祖母,教训子女有义方。朝早起来做针线,深更夜静读文章。我的记性又不好,常常读了便遗忘。不过母亲不计较,只是教我识偏旁。若是女工做不好,骂起来啦实难当。说女虽然年纪小,各样事情要思量。读书只望明义理,不望写诗做文章…….为人在德不在色,莫跟别人时势装。” 我没有去多想为什么这些会女书的文青们当年婚姻不快乐。男女遵循的逻辑不同,不兼容,一个追求对的,好的,美的,一个追求快的,舒服的,对自己有利的,一家之内,文化的冲突也是必然的。 女书里的价值观自有其美,奉献和谦卑。一种和谐的达成,是在变动和相互影响中达成动态平衡。奉献 和谦卑的一方,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但我鄙视为了让弱者甘居其位而传输仅有女性遵循的价值观。 毕竟,一个家里,社会中,人和人相互影响,相互传承。 昨天的讲座里,另一个艺术家专门提到理解这个词。Understanding, 你必须站在下面(under standing),才能理解。自上而下,居高临下是没有理解可言的。 当一个平时通情达理的人感觉糟糕的时候,当他的心下沉,人也一直下沉的时候,有没有一个人,会偶然愿意站在下面,去伸手接住他,接住这个被悲伤,愤怒,痛苦缠绕的人,甚至是他略微带一丁点攻击性的时刻?在理解里,有一种流动的什么。接住了,这个人的危机度过去了,他也就不再下坠,可以回到原处,可以心境往上走,甚至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自由。 …
《斯人已远》文友报道 BY JENNIFER
《斯人已远》周仰之 认识周仰之,是因为她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祖父-著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的新中国代表性作家周立波。因着特殊的背景,也成就了周仰之的一口气三本沉甸甸的纪实文学作品《斯人已远》《人间事都付与流风》《梦思故国静听箫》。这周沫的探赋读书会,就是聚在一起聊周仰之的书。 仰之是个内里温润,大智若愚的人,体现在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写作定位。 对比起写虚构文学,作文字背后的上帝的那种“爽”,写纪实文学的人,是怎么样都没法痛快的,因为无法左右已经发生的历史,只能根据史实去探究去体会,这就注定下笔有某种马虎不得的沉重。而她的文笔独特之处是在陈述历史的过程中,能够非常自如地加上自己的第三只眼,在讲故事的当中冷不丁地来两句个人品评,宛如说书人手里的惊堂木,带着读者入戏,出戏,沉浸,反思….. 面对读书会的文友提出的尖锐问题,周仰之坦诚又淡定: 问:“你写书的时候,有没有先想想要写给谁看?” 答:“这个问题我从来不考虑,这是编辑和出版社的问题,我只管写我想要写的,我还特别提醒自己永远不要作御用文人,无论为当朝皇帝还是为特定读者,都不要,甚至也不要作自己的御用文人。”是的,这话说得很在理,作家就应该忠实地写出自己想写的文字,作家最宝贵的就是赤子之心。 “你的作品里是不是有过份捧周扬的成份?他可是文革期间把文艺界的人整了个遍,我看这人真是不怎么样…” 仰之答:“我相信你眼中那个的在政坛上呼风唤雨一言九鼎的周扬是真实的,我书里的那个才华横溢,对朋友两肋插刀的周扬也是真实的…”是啊,历史是什么呢?历史既是众口一致的故事,又是众说纷纭的故事,这就是纪实文学的迷人之处。 “说说你的祖父周立波吧,为什么他离弃了你的芷青奶奶,跟众多的延安干部一样不管不顾就配上个延安夫人了呢?这都是啥道德观呢?” 没等仰之解答,旁边男文友已经忍不住了“这些都是你们女人的观点,我们男人不觉得这有啥了不起的,在当时枪林弹雨,有今天没明天的年代,这种事根本不算事,那叫作心中只有马列主义和一杯水主义…”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文友们炸开了,有说当人的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干革命的时候,延安夫人是必须的,有说中国传统道德从来都是男女双重标准的,有啥时候对女人是有过公道呢?还有文友说,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情需要激情:革命和爱情,当时的延安不就盛产这两种东西吗?哄堂大笑中,大家似乎也为这件事情了然了,不过读过周仰之的书的人就能够体会出她对这些事情的观感和立场,就藏在那些看似哀而不伤却催人泪下的细节当中….. 两个小时的分享会一晃而过,大家都意尤未尽,有说需要再深入讨论仰之作品中品评中国知识分子的那些神来之笔,有说中国最好的年代是民国时期,应该延伸出来写小说,再就是八十年代,在座的各位都应该花点时间写历史….总之需要再约,必须的! 读书会,请来湾区的美食家琛琛为大家准备美食,又请来锦心秀口,秀外慧中的周仰之和大家分享文学之美,让大家在秋高气爽中不负美好时光!
2019/11/16 科普讲座: “我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物理学的第一课,宇宙的最基本组织成分。
探赋读书会十一月份活动 时间:11/16,周六,下午2:00-3:00 地点:丁丁电视, Ding Ding TV 3350 Scott Blvd.,Building 54, Santa Clara, CA 95054 主题:科普讲座: “我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物理学的第一课,宇宙的最基本组织成分。 嘉宾:主讲嘉宾:王肃文先生,物理学家,南京大学77 级物理系毕业,1982 经由李政道先生创立的CUSPEA 项目来美留学,美国Duke 大学物理学博士。1999 年作为物理学家被选入《Who is who in the World》。 任Stanford 大学Hansen Physics Laboratory高级研究员近二十年,参与检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等一系列世界领先的重大科研实验。 主持:晓霜 义工:Sunny 活动方式:提供简单小茶点 食物费用:$5/人 嘉宾简介:王老师30年潜心科研,从宇宙天体到海洋, 他们的科研团队一起解决了很多世界难题。现任一家海洋仪器设备公司负责R&D 产品开发;在海南一家海洋研究所当所长,同时也是中科院力学所、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的客座教授,中科院引力波太极联盟成员。在中科院《李政道讲座》他多次作为嘉宾举行讲座。 …
2019/10/19 周仰之纪实作品分享 主持:Jennifer
探赋读书会十一月份活动 时间:10/19/19,星期六, 11:00-2:00pm 地点:丁丁电视, Ding Ding TV 3350 Scott Blvd.,Building 54, Santa Clara, CA 95054 主题:周仰之纪实作品分享 1. 斯人已远 2.人间事都付与流风 3. 梦思故国静听箫 嘉宾:周仰之 主持:Jennifer Huang 美食负责:琛琛 义工: 活动方式: 本次活动采取统一食物收费制。由本群群友,美食家琛琛负责为我们准备美食。 美食菜单: 葱油拌面,三文鱼沙拉,菠萝小丸子,五香茶叶蛋,水果和小饼干。 食物费用:$10/人 嘉宾简介: 周仰之,理工出身,曾供职日本和美国高科技公司。中文写作十二年,著有《人间事都付与流风》,《梦思故国静听箫》,《斯人已远》,并发表小说散文若干。其中《流风》一书获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奖,《梦思》一书入选《中华读书报》2016年年度传记记实类十佳好书。 参加者接龙名单: 注:本次活动需要两名义工负责 set up, 收钱,clean up. 请参加活动的群友主动报名。读书会将来的活动都将采取义工轮流制。
《铁汉金钉-华工音乐史诗》by 云彩
@云彩🎻 《铁汉金钉-华工音乐史诗》描写一百五十多年前,约二万华工(占建设工人的90%)参与建造横穿美国中西铁路。种种原因,他们自己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或绘画。这出淸唱组曲是耶鲁大学苏炜靠研究历史编写出来的。 Gordon chang – 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教授长期推动这段历史推广和研究。指挥家蔡京东教授(巴德学院),作家苏炜,作曲家周龙经过多年的努力,实现梦想完成心愿。几天前在纽约的Carnegie, 今天下午又在斯坦福音乐厅隆重上演。 近距离接触作曲家,普利策音乐奖得主密苏里大学音乐教授周龙。我们大赞他的创作如此简洁而又动人,东方元素,广东音乐,东西兼容。今天,与周老师交谈时了解到,他的谱曲严格尊守汉语的四声发音的循序(如同诗歌的押韵),难怪他的谱曲是那样的上口动人。广东民歌“苦力歌”: 鬼叫你穷呵,顶硬上呵,在这里令人震撼 男高音兼英文朗诵的美国人朗诵得太有感染力了!为整个剧情作了非常重要的铺垫。唱童谣“月光光”的美国小女孩,歌声纯净美丽! 感谢伟大的美国,让中国留学生们学有所成,能站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舞台,倾诉祖先的苦难史,歌颂他们不屈不饶的奋斗史。向这批中国来的教授们致敬 祝贺演出的圆满成功!湾区参与演出的朋友们你们真棒! 图五是音乐会前的介绍。 人们常常感慨:为什么他们背井离乡?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多苦难?为什么他们不抗争?为什么被另待?下面是值得回味的尾声朗诵: may we learn from the past as we strive to understand our place in the world. May we remember our ancestors as we strive forward…
叔叔苏炜的作品【铁汉金钉】By Sunny Su
@Sunny Su 2019年是新中国政府建立七十周年,盛世繁华,国力强盛,国人华人于有荣焉。但是并没有太多人知道,今年也是华工修筑美国太平洋铁路的150周年。这是一段沉默而悲怆的历史。漂洋过海的卖猪仔华工,用坚韧的身躯在最凶险最艰难的雪山绝壁之上,一步步铺出了为美国国力强盛发展立下汉马功劳的太平洋铁路。有的华工葬身于乱石火药,有的华工葬身在茫茫雪崩,有更多更多的华工籍籍无名,在南北铁路合拢,打下最后一根金钉前被遣散。在金钉大典大钟敲响之时,一艘装载着1,200名华工还有死难者骨灰的大船,正行驶在苍茫的太平洋上,他们总算可以回家了…… 叔叔苏炜的作品【铁汉金钉】初稿始作于1986年,我当时还是一个混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鬼,算是小小读者吧,但作品给我的震撼一直牢牢记得。天地茫茫,时光荏苒,作品九蒸九晒,一波三折。上周同名交响清唱剧终于在纽约的Carnegie Hall首演了!今天则是在斯坦福大学的Bing Concert Hall进行西岸首演。 我身边的观众其实美国人居多,可是他们和我一样地在流泪,在感叹。词好,曲好(作曲家周龙刚获得普利策奖),乐队好合唱团好,指挥好(蔡金冬先生是叔叔多年的朋友),连领唱的几位年轻歌者都可圈可点,听说第二男高音还是参与过【声入人心】的新星一枚。最让人动容的是当一个金发小姑娘悠悠地唱出“月光光,照地塘,年卅晚,摘槟榔”,还有一直在背景起伏的【苦力号子】“唉呀哄啊!鬼叫你穷啊!顶硬上啊!” 你又怎么能不为我们这一个苦难又强悍的民族而落泪,心疼和自豪! 在送叔叔去机场赶红眼航班时(他明天下午还要赶回大学给学生上课),我祝贺他们的演出大成功,他轻轻地舒了口气,说“总算是通过了大考了”! 我多希望【铁汉金钉】能唱遍我们所有的有华人之处啊!莫失莫忘我们都是怎么走过来的! 也再次谢谢湾区的知己好友们,还见缝插针为叔叔安排了读书会的座谈,也希望作品会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和机会! 没有铁汉,何来金钉。 是以记。
2019年度大型话剧< 爱在硅谷 >即将上演!
美国北加州华艺表演艺术中心2019年度大型话剧< 爱在硅谷 >即将上演! 此剧根据湾区作家陈谦的原创长篇小说”爱在无爱的硅谷”改编。该剧的主创人员,包括小说原创,话剧策划,制作人,编剧,导演,音乐原创以及所有的演员都来自硅谷。 这是个爱情故事,发生在硅谷。说到硅谷,相信多数人脑子里出现的连接词都会是“科技”“创新”“投资”“风险”“财富”….. 很少有人会用硅谷来说爱情故事。因为硅谷就是以高科技创新发展,风险投资云集,造就科技富翁而闻名于世。 然而我们今天固执的就想在这块高科技高创新高回报的昂贵土地上谈论古老的爱情话题,我们想认证硅谷的爱情。硅谷有没有爱?硅谷的爱在哪里?话剧结尾时,相信会有答案。 硅谷人写的硅谷的故事,硅谷人演硅谷的故事。请广大的硅谷观众都来看自己的故事。 时间: 12/7/19, 星期六,2:30pm, 7:00pm 12/8/19, 星期天,2:30pm, 7:00pm 地点: Canada College Main Theatre, 4200 Farm Hill Blvd. Redwood City, CA 94061 票价: VIP $50; Pre-Purchase $25;At Door $30 团体票:买10张送1张 PayPal 付款:infodesk@huayi.org (可凭PayPal 付款收据取票)…
2019-09-07 陈谦长篇小说“无穷镜“讨论
探赋读书会9月份活动 主题:北美作家陈谦长篇小说《无穷镜》讨论会 主持嘉宾:陈谦 时间:9/7/19,星期六,11:30am – 2:00pm 地点:丁丁电视, Ding Ding TV 3350 Scott Blvd.,Building 54, Santa Clara, CA 95054 嘉宾简介: 陳謙, 女,小說家。自幼生長於廣西南寧。廣西大學工程類本科畢業。一九八九年春赴美國留學,獲電機工程碩士學位。曾長期供職於芯片設計業界。現居美國硅谷。 作品主要反映和拷問高科技界新移民的人生追求和情感困惑。代表作為長篇小說《無窮鏡》、《愛在無愛的硅谷》及中、短篇小說《繁枝》、《虎妹孟加拉》、《蓮露》、《特蕾莎的流氓犯》、《下樓》及《我是歐文太太》等,散文隨筆作品散見於海內外報刊雜志。曾兩度獲“人民文學中篇小说獎”,並獲首屆“郁達夫小說獎”及“中山文學獎”等多種獎項。作品多次入選中國小說學會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并被收入多種選本。 《无穷镜》评论文章链接: 1. 镜象的牢笼: 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6/2016-05-11/271997.html 2. 陈谦《无穷镜》:对人生选择的不断追问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6/2016-03-11/267355.html 3. 洞察新一代硅谷人的命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5-04-17/80901.html 本次活动采取potluck的形式,请每位参加者各自带一道菜跟大家分享。报名者必须读完小说方可参加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