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国教育: 公校私校

公校私校 


        公校和私校这个问题以前没有想太多。一来,娃还小。二来,我们家现在的学区也不算太差。昨天妈妈们聚餐聊到私校这个话题,我也开始重新思考公校私校这个话题。今天看到朋友圈里转发的有关文章,于是开始认真思考各个利弊。


      上公校的好处大概有几种:离家近,费用低,同学多元化(包括族裔,文化,经济地位等)。我一直觉得,娃生在美国,长在美国,就该学习美国文化中的包容。她应该从小就习惯身边有白人,有黑人,有墨西哥裔,有印度裔。她也应该从小就知道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可以不用负担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有人需要帮助。但是公校方面也有些不足。例如:下课早,家长需要花金钱,花时间或精力在课后活动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不可能把12岁以下的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要么找课后班,要么你就全职待家里陪她。


        上私校的好处大概有这些:学术上比较有优势,课外活动比较丰富,同学圈大都经济稳定,背景相似,资源优势明显。不好的地方就是费用高,压力大。


        我一直奉行“age appropriate”的理念,即什么年龄做什么年纪应该做的事。所以,我从来不想推娃,对于大多很注重academic,标榜认字算术的幼儿园从来都没有考虑过。但是上小学以后,那就是学习的年纪了。学什么学多少或许就是该认真考虑的问题了。


        我不喜欢“我从来不管他,全部靠他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什么完全靠自己就成功的方法。家长可能不参与,但是一定还是要有个好老师,有一群好朋友,有可供选择的机会。娃爸来自农村,从小家境也不好,但是最后也还是个PHD。娃姑姑也是同一个家庭长大,最后只是初中毕业了。逆境不是唯一成功的因素。娃爸至少小学毕业去了镇里的初中,区里的高中,然后去省会上的大学,最后出个境拿个PHD。虽然都不是最好的名校,但是起码去的学校不是什么村中学,市大学什么的。娃妈我本人尽管从小成绩名列前茅,但是上的初中现在都没有了。在一所没有竞争力的学校里考第一有什么意义?又有什么好值得骄傲的?小时候家里经济不好,上高中都是一种奢望。我选的师范学校现在也已经淹没在历史中。尽管我是学校那一届唯一考到大城市的学生,我能去的也不过是个不入流的学校。尽管人家不入流,却是我唯一可以选择的所谓高校。人生的机遇和际遇就是在一次次的资源选择中胜出或淘汰。


        理想都是美好的。我也不希望娃在每次选择中被淘汰。但是,凭什么?我知道娃跟大多数孩子一样,虽然不是天赋异禀,但是智商绝对不会低。所以,只要态度正确,方法得当,以后不要把心智长歪了,成绩应该不会太差。正常范围内,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应该不会相差太大。那么差距在哪里?我想思维方式!这就是我所担心的地方。用何种方式学习,这就是差距!我在小学的时候遇到一个很好的老师,我们是他的第一届学生。年轻教师的激情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清新。我从他那里学到的是记笔记的方法,是用心的朗诵和表演,还有对书法和音乐的热爱。我觉得这些对于我后来的学习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时候的我就是那种讨人厌的看起来不学习但是成绩好的别人家的孩子。不是我聪明,而是因为我在对的时间用了对的方法。不过,我发觉小时候的方法放到现在却不适用了。现在的我想要好成绩就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下去。现在的我不得不承认,我学得很认真,学得很努力,学得很辛苦。除去语言的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评分系统很不一样。在中国,考试的内容基本就是上课的内容。语文课把文章背了,老师提的问题答案记住了,作文写好了,基本就差不多了。数学物理化学课把各种公式弄明白了,来来去去把数字算一算,结果也差不多了。其他心理学教育学的课,也一样,就是把书前前后后看明白了,按人家说的写就好。在美国上学不一样。没有那么多标准答案。你可以这么说,也可以那么说,但是要有可信的证据支持。这些东西哪里来?大海捞针,去搜去。读很多课外的,想很多课上的,再把它们整合在一起,相当花时间啊!


        所以,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的能力,整合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美国或许更重要。这个资源到底是私校更强还是公校更强?那还真不如说遇见的那个老师有多少热情又有多会鼓励人了。大学里的老师也会形形色色,这个我上学期已经充分体会到了,更不用说小学老师中学老师了。作为一个三十几岁的大龄学生,或许要学习的强烈欲望会帮助克服很多困难。但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或是青春期的孩子,仅仅一个厌学的情绪就是可以相当可怕的。



        综上所述,公校还是私校,我想可能更要考虑的恐怕是带班的那个老师是什么样的。如果上公校,家长就要参与得积极点,课后活动这部分不容忽视。如果上私校,家长还是需要照顾到孩子对学习的反应。有没有享受学习上带来的强度压力,情绪心理上有没有很健康。


        无论公校还是私校,都有很成功的例子。或许关键还是在老师给的空间,家长给的参与度,还有娃自己的态度和方法。未来的路很漫长,我们做不了最好,只能在有限的资源里做得更好!不放手,不放弃,在需要的时候陪伴和支持;既会让孩子独立思考和行动,又可以做孩子坚强的后盾。这些可能远比选什么学校更重要。心若在,那么在哪里都一样。心不在,那么也是在哪里都一样。

朽呆子

DTA 专栏作家, 资深幼教老师,现进修美国大学教育学硕士


2/26/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