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E 探赋教育中心

Palo Alto, Cupertino, Evergreen San Jose, Milpitas, Fremont/Newark

Dian Lan

BookClub

《读懂史钟麒的书》 丁言昭  

《读懂史钟麒的书》 丁言昭   早就听董锡麟说团里有对双胞胎演员,史钟麒和史钟麟,长得很俊,条件也好。每次到上芭去玩,只是远远地看到他们兄弟俩,没有说过话。 史钟麒给我的感觉是个话不多,比较腼腆的男生,没想到过了若干年,居然写了一本书《革命时期的芭蕾》,真让人刮目相看。 2019年11月6日,史钟麒的廖姓朋友将书送来后,我是紧赶慢赶地看,因为后面还有不少朋友想看。每天我白天外出采访、排练、演出等,回家不是写作,就是看有关材料,晚上抽时间阅读。打开书,满眼都是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看着看着会浮想联翩,想起《白毛女》的坎坷经历、辉煌的旅程。董锡麟演《白毛女》里的杨白劳有一千五百场之多,我至少看了几百场,包括两人上山的那场。在与史钟麒微信联系中,我发现他是个热情奔放、说话有条理、成熟的男士,完全颠覆了我以前的看法。我在采访朱依群时,说到当时有个叫王月后的外国人到学校去招生。我翻阅了手头材料,只在宋鸿柏的文章里找到,说她是从北京舞蹈学校调来的,没有详细材料。 于是我问在新加坡的沈芷华,她说,你去问史钟麒,王月后教男班的,他肯定知道。我再向史钟麒打听,果然他知道,还告诉我,他书里有一节专门写到她。那时书刚刚拿到,来不及看。用别人的材料,最好得到作者的同意。史钟麒非常宽容,允许我随便用。书中说到他如何受伤,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扮演大春,业余时间爱弄收音机、爱做衣服,没想到去美后,这些爱好竟派上大用处。 看到后来,我为史钟麒的命运担忧,不知道是啥样结果,赶紧翻到最后看看。还好,他结束了自己不熟悉的事业,还是回到自己的老本行——舞蹈,在舞蹈世界里,如鱼得水,有滋有润,活得可自在了。书的最后,有几篇同学写的文章,很耐看。特别是顾蓓蓓写的那篇,我看了好几遍。因为与她很熟,还教过我《北风吹》。1981年她与胡嘉禄举行舞蹈晚会,我为他们写了串联词,请乔奇和陈奇当主持人,可惜他们演出那天,我在哈尔滨参加萧红七十周年国际研讨会,但我的母亲王汉玉和二姐丁言仪,与郁达夫的夫人王映霞同去观看,结束后,上台去表示祝贺,不知是谁,摄下这一珍贵的瞬间。 我曾为她写过一些文章,其中有一篇《民族舞的佼佼者——记舞蹈演员顾蓓蓓》,刊于1980年9月20日《舞台与观众》,写到她演《惊变》中的白素贞,舞姿优美,形体柔软,表演细腻,看到她那刚中带柔,柔中带刚的动作,谁会想到前不久,她在排练中不慎肋骨骨折,还在卧床休息。我一直很敬佩她,1977年去法国、加拿大演出时,半月瓣受伤,膝盖疼痛不已,但为了艺术,她咬牙坚持,在《草原女民兵》中任小战士,高难度动作非常多,如蛮子下马、云里加冠上马、跪平转、跳平转等,那次谢幕三次,观众还不肯罢休,仍热烈鼓掌。 当年她单独一人去美国,我觉得她太勇敢了,我就不敢。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接到一个来自美国联合国的电话,原来那位先生是个文学爱好者,要举行徐志摩国际研讨会,邀请我前往演讲。 因为那时我写了徐志摩的三本书:《悲情陆小曼》《骄傲的女神——林徽因》《徐志摩的元配夫人——在现代与传统中挣扎的女人》。我问在哪儿举行,回说在美国,我马上回答:“太远了,不去!”那人很为惊讶……朋友们得知此事后,都哈哈大笑,说我真傻。人品和书品是相对等的,《革命时期的芭蕾》的灵魂是舞蹈,而舞蹈就是史钟麒的生命啊! (她是芭蕾舞剧《白毛女》中杨白劳扮演者董锡麟的太太,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

BookClub

物理学,物之理也。 BY. 晓霜

昨天先生去探赋读书会给文青友进行了一场科普讲座。先生的同行好友田放前来助阵,参与主持并帮助一起答疑。 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宇宙最基本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物之理也。 王老师说,中学物理开始就讲力的分解,实在太难了,很难让学生感兴趣。他觉得物理学的第一课应该是讲宇宙最基本的组织成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现代物理学的实验证明,物质分到最基本的粒子就不能再分了。 60年代初美国物理学家Murray Gell-Mann提出了中子、质子这一类粒子最基本的单元由夸克(quark)组成。 夸克一词Murray Gell-Mann说他取自James Joyce 的小说《Finnegans Wake》的词句“三声夸克”。夸克在书中具有多种含义。这个词适合他最初的奇特想法,同时他也说这样取名只是个玩笑。先生知道读书群都是爱文学爱读书的人,还特地找到了书中的页数,与大家分享。 基本粒子夸克有6 种,加上反粒子6 种,共有12 种,以各种形式结合,通过胶子的黏黏形成不同的原子核。研究这个学科称高能物理,得了很多诺奖了。 夸克+胶子=原子核 原子核+电子+光子=原子 记住这两个公式就与初中/ 高中物理相连接了。 后半场文青的提问挺有意思。 有群友问到,意识和思想是什么?意识、思想,从物理学家的角度,它是“光子”的运动,也是“物质”的一种形式。Sunny 问思维有好坏之分吗?思维的物理属性是光子,但思维“好坏”,这不属于物理学研究的问题,你首先要定义什么是“好坏”。 Q: “人死了去哪里了?” A: 人死了,组成人的原子还是存在的,只是在宇宙中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罢了。 Q: 亲友间的心灵感应是什么? A: 相信它的存在,但是目前的精密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还不能检测到。 杨雷Q: 鱼缸里的鱼只能看到鱼缸的世界,那么科学家是不是也可能只看到自己的世界。是否可能还有更大的世界? A: 各种想象、甚至各种空想、各种推论都是可以的,但是物理学的定律必须是要得到验证的,它必须是可以重复的,才能称为公论。目前人们对宇宙的认知,精密仪器(验证仪器)的准确精密度还是有限的。 科学家的工作和努力就是不断地认识自然和宇宙。这个过程是充满乐趣的。 先生几次注明这些基础科研是没有使用价值的,请不要问科研有什么用!尽管科学发现所产生的技术和工具应用是广泛的,往往产生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例如高能物理带来的Internet; 原子核物理带来的x-ray, MRI, 原子弹,核电站etc. 从事物理研究需要一颗非常纯粹的心,非功利之心,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BookClub

2019/12/21: 史钟麒谈芭蕾人生 – 由《白毛女》说开去

探赋读书会十二月份活动 时间:12月21日,周六,下午2:30-4:30 地点:丁丁电视, Ding Ding TV 3350 Scott Blvd.,Building 54, Santa Clara, CA 95054 主题:史钟麒谈芭蕾人生:由《白毛女》说开去 嘉宾:史鐘麒,上海芭蕾舞团第一代演员,样板戏《白毛女》大春扮演者之一,文革后改革开放初期重要电影《生活的颤音》《逆光》等主演,新出版回忆录《革命时期的芭蕾》,回顾自己与芭蕾相伴的一生。 主持:刘雁,《革命时期的芭蕾》出版人,壹嘉出版总编辑,原商务印书馆教科文出版中心主任、百花文艺出版社及新星出版社副总编,《散文》月刊主编。 分享内容:史老师在小学毕业时被选入上海舞蹈学校,成为上海芭蕾舞团第一代演员。作为文革时期独霸全中国舞台的八大样板戏之一的主要演员,他是许多相关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包括《白毛女》成为样板戏的经历,围绕《白毛女》的“香花还是毒草“的争论,《白毛女》出访日本、帮助推动中日恢复外交关系的”芭蕾外交“等等。同时,史老师作为超一流的舞蹈演员,对于舞蹈技巧、舞蹈艺术、舞蹈欣赏等等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见解。目前史老师年过七旬,仍活跃在湾区文艺舞台上,并且开办有芭蕾学校,每周坚持授课。曾开办芭蕾普及讲座“怎样欣赏芭蕾舞”,深受欢迎。本次讲座,他将分享自己的芭蕾人生,并结合在场朋友的要求,就芭蕾欣赏、成人舞蹈学习的技巧、诀窍与益处等进行一些介绍。 活动方式:事先报名。建议穿平跟鞋,因为史老师会现场讲授一些芭蕾知识与技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跟着试炼。 参加者接龙名单:

BookClub

2019/12/22 《幸福路上》On Happiness Road

[佳節溫馨獻禮 ] 獲獎無數的最佳動畫片,敬邀闔家觀賞 《幸福路上》On Happiness Road 12/22 週日下午 San Jose 北加州台灣會館 【網上報名 及 更多細節 RSVP】https://ohr19sj.eventbrite.com 憑報名QR Code換紀念票根入場。請儘早索票,額滿截止!

BookClub

2019/12/14 獨幕舞台劇: The humans

一部正在聖荷西上演的獨幕舞台劇: The humans。 统计下需要多少张票,然后请买票。票价60刀,刚查了一下,12月14号的还有 此劇名列2016年普立茲戲劇獎入圍最後名單,並得2016年東尼最佳戲劇獎。演到12/15。 https://www.thestage.org/season/the-humans 群里接龙

BookClub

谷雨书友福利 —— 华艺剧社原创话剧“爱在硅谷”

谷雨书友福利 —— 华艺剧社原创话剧“爱在硅谷” 谷雨为书友们谋福利!由华艺剧社推出原创话剧“爱在硅谷”于12/7日,12/8日隆重上映。 华艺理事长的话 从创意到策划再到实施,“爱在硅谷”已经历了三个年头! 这三年来,为此剧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只有团队每一个参与者才能深深体会到。 “爱在硅谷”的编剧兼导演芦小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曾在电影《一个和八个》中与陈道明合作主演,张艺谋摄影。后留学美国,曾在华艺剧社主演和导演过多部舞台剧。她一直不忘初心,致力于话剧的创作和演出,舞台艺术是她心中唯一的梦想。 “爱在硅谷”也是根据湾区小说家陈谦的小说“爱在无爱的硅谷”改编而成的。陈谦的作品曾在国内多次获奖,并得到著名作家王安忆及著名诗人北岛的高度评价和赞赏。这次她无条件支持华艺的话剧表演艺术,其精神可嘉可赞。 “爱在硅谷”的艺术总监艾毓玲老师曾是四川人艺的资深话剧演员。这些年为了华艺表演艺术呕心沥血,操尽了心。目前她年已八十,身体欠佳,但仍抱病为“爱在硅谷”倾其所能,尽心尽力,让周围人不由深深折服和感动。 这个团队还有许多能人干将如社长秦灼,制作执行张晓春,表演导师王渌,艺术指导刘稼伟,舞蹈设计刘心久,主题原唱梁洁,音乐原创温显等,他们都是艺术专业出身,凭着对艺术的一份热爱和追求,为此剧无偿奉献,此情此意,可圈可点。 另外许多幕后英雄如王革新,戴晨星,康妮,李伟华,袁丕德,郭昕宇,余雪, 王建平,葛晓芙等,从灯光,服装,宣传到场记,音效,网络设计,资金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他们!他们是这部话剧的螺丝钉,默默地付出,无报酬的付出,他们是华艺的骄傲! 更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制作人Steve Mansour,他是一位不会中文的地道美国人。这次为了“爱在硅谷”原创音乐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即使在手术期间还抱病工作,改了又改,精益求精,并且分文不取,他是一个非常优秀和值得尊敬的老外! 华艺剧社是非营利机构,整整走过了二十六个年头。若没有对艺术的真正热爱和痴迷,酷恋和冲动,华艺剧社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 “爱在硅谷”是华艺剧社近年来难得的一部反映湾区生活的原创作品,希望湾区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   活动简介 时间: 12/7/19, 星期六,2:30pm, 7:00pm 12/8/19, 星期天,2:30pm, 7:00pm 地点: Canada College Main Theatre, 4200 Farm Hill Blvd. Redwood City, CA 94061 票价:$25-30…

BookClub

2019/11/17 两位物理学家碰到一群文青,会产生怎么样的脑力激荡?

BY Sharon 两位物理学家碰到一群文青,会产生怎么样的脑力激荡?  今天探赋读书会有幸邀请到了一位顶级物理学家王肃文先生和他的同行,美女科学家田放女士来给我们这群文青做一场科普讲座。 王老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有趣易懂的ppt图片给我们这些物理盲上了一堂物理科普课。我学到了:世间万物莫不与物理有关联;高能物理学科拿到了几十个诺贝尔奖;物理学研究导致了原子弹,互联网,核磁共振的发明和面世,等等等等。然而,科学家和文青的思维是完全不同的。讲座最后由王老师和田老师共同回答文青门的问题,实在太有趣!😂一位文青请两位老师解释为什么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可以同时感受到彼此的思念?还有一位文青问灵魂是属于哪种物理材料  难为两位老师必须跟我们说明:这世上还是有许多现象是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但是文青们的问题还是非常多,两位物理学家都一一耐心解答。最后大家才依依不舍在合影后离开。 今天来参加科普讲座的读书会的群友很多,因为时间关系,许多参加者不得不在活动还没结束时离开,因此都不在合影里。悄悄说一下,为什么我们能邀请到拥有名校物理学博士学位,经由李政道先生的计划来到美国,并取得很多世界尖端科研成果王肃文先生来给我们这群文青做这个讲座?因为他是我们读书群的群友,也曾经是我们的嘉宾的大律师晓霜的先生呀  晓霜对我们这个读书会的奉献非常令人感动!她不但安排了她先生做这场讲座,还亲自准备了那么多琳琅满目的美食带来跟我们一起分享! 我越来越感到幸运我们读书会有一群象晓霜这样才华横溢,还乐于奉献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我们有缘聚集在这个精神家园里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衷心感谢晓霜夫妇   

BookClub

「音樂森林」宜芳專訪 – 《愛在硅谷》劇組

#宜芳專訪#yvonne liu#音樂森林#劉宜芳 「音樂森林」宜芳專訪 – 《愛在硅谷》劇組 话剧《爱在硅谷》即将上演 根据陈谦长篇小说《爱在无爱的硅谷》改编 经过两年多的紧张筹备,根据硅谷作家陈谦的长篇小说《爱在无爱的硅谷》(壹嘉出版,2017年12月)改编的话剧《爱在硅谷》即将上演。 “人生如果没有一点矫情,是不是挺没劲的?” 说这话的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苏菊。她是硅谷一家高科技公司的程序员。公司上市成功,她和同事一起成了“一天生产60个百万富翁”神话的一部分,还有位事业成功,爱她懂她的男友。一切可谓完美。 她却总是快乐不起来。她渴望生活中还有些别的。 这是“矫情”吗? 更大的问题是,追求情与爱,艺术与梦想,是一种“矫情”吗?它们是否能、又如何与日常生活和平共处? 由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卢晓燕改编并执导,话剧《爱在硅谷》为小说原作增添了强烈的时代感:近年硅谷技术热点之一的“增强现实”在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话剧将小说的众多线索简化,而加强了苏菊与画家王夏、姐姐苏玫之间的戏剧冲突,使得不到两个小时的话剧情节更为集中、紧凑,扣人心弦。 这部剧的制作方华艺表演艺术中心是一个非盈利性艺术团体,成立于1992年,活跃在湾区舞台二十多年,曾在上演过《21世纪的童话》,《武林外传》,《飞跃世纪》,《我和春天有个约会》,《领带VS高跟鞋》,《暗恋桃花源》等多部剧作。《爱在硅谷》是他们的最新作品。该剧的主创人员,从小说原创,话剧策划到制作人,编剧,导演,音乐原创以及所有的演员都来自硅谷。 演出时间、地点及购票信息: 时间: 12/7/19, 星期六,2:30pm, 7:00pm 12/8/19, 星期天,2:30pm, 7:00pm 地点: Canada College Main Theatre, 4200 Farm Hill Blvd. Redwood City, CA 94061 票价: VIP $50; Pre-Purchase…

Home

2019/10/26 穿越分界 – 视觉语言的艺术 国际艺术家联展

穿越分界 – 视觉语言的艺术 国际艺术家联展 张伟民导演 带队一起参观: 穿越分界 – 视觉语言的艺术国际艺术家联展 旧金山公共图书馆 8/18 – 11/14 三楼国际中心 International Center, San Francisco Public Library 100 Larkin St, San Francisco 汇集40多位艺术家作品包括美国大学中国艺术家学会成员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等教授作品 汉字之美全球青年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书籍设计名家作品 2019年8月18日到11月14日,旧金山公共图书馆将举办一场大型当代中国艺术展 “穿越分界 – 视觉语言的艺术”。展览由美国大学中国艺术家学会组织,迟迅教授策划,并得到众多联合策展人的慷慨支持。联合策展人包括任喆教授,计宇教授,张伟民教授,徐瑞鸽教授,沈达教授,策展人李迪,周洪涛教授,肖勇教授,李嫣教授和书籍设计名家韩湛宁。 展览主视觉 – 沈达设计 徐冰作品 – 艺术为人民…

BookClub

2019/10 女书的故事 by Sophie

女书的故事           加入了探赋读书会之后,可以参加的活动就多了起来。得知在旧金山图书馆的中国中心有视觉语言的艺术讲座,昨天出发之时却已经有点晚了。地铁到了,不想盯着谷歌地图颠三倒四地走,直接冲最近的出口出来抓住一个象爱书的女子问图书馆在哪里,她抱歉地说不知道。一旁一个穿着橙色制服的清洁工人听到了,主动高声告诉我如何去图书馆,连比划带解说一连说了三遍。         其实我何尝没有一出地铁站就看见了环卫工人。正在读的《人类学家眼里的捡垃圾的纽约环卫工人》就说了这种大众对环卫工人之熟视无睹。虽然被点出来这种偏见,我还是没有向看似挺闲的他们问路,而是去拦一位匆匆的女文青。人和人的很大的不同不是说道理点通了就能自然跨越的。         赶到了,坐下来,邻座的秀儿说自己赶得急,给儿子准备了午饭,自己却忘了吃。我说我竟然也忘了午饭了,相视而笑。虽然错过了午饭,艺术讲座是一场盛宴,一共四道主菜,味道各异。今天只讲其中一道。         张伟民教授是位温柔匀称的女子。她讲述了如何作为女摄影师,被选中去拍摄云南女书。        女书是在妇女没有受教育,不会认字也不会写字的情况下,她们用自创的秘密文字记录自己的喜怒哀愁。最后一位女书书写的老人逝世于95岁的高龄。最快乐的是未出嫁前在娘家。比如说姐妹逍遥乐。“侬是同村好姐妹,姐妹结交乐逍遥。一比高山松柏树,不怕霜雪四季青。二比园中牡丹花,朵对朵开日日红。”         可惜好景不长,一旦结婚之后,除了婚后第三天可以回娘家一趟,此后便天高水长,在丈夫死前再无一次机会回家探望父母和朋友。她们婚后都不幸福。这让我想起母亲告诉我的一个谜语:“在娘家青枝绿叶,在婆家面黄肌瘦。走遍了千山万水,提起来眼泪直流。”          可是彼此的友谊和思恋,以及女书里的强烈道德观和价值观指引,特别是有秘密文字书写,使得她们舒缓了心中的沉郁。最后一位女书书写的老人逝世于95岁的高龄。         我一下子想起了小脚的外婆。记得有一次,十三四岁的我,罩在一件黄色的又长又宽的夹克里满身不自在。那个年代为了省钱,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买件衣服是大事。拮据的母亲每为我买一件衣服必然要带我从早转到晚,直到快天黑我发脾气她才一边怪我不懂事一边挑一件够宽大,够保守,价格也够合理的衣服回家。外婆犹指着我长的不合身的夹克衫说太短,说她那个年代,衣服都是过膝盖的。外婆有种温柔沉静的气质,所以即使她告诉我,说她如何曾经夜晚去木兰山迷路,又黑又冷走投无路,走到半夜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灯笼的光一路指引,终于找到山顶的庙,以及她如何看见了天上有好几条龙在盘旋,而当她告诉别人,没有任何人可以看见时,我都是不带一点质疑地接受地,因为外婆就是外婆,她是one of a kind. 她的逻辑或许和我们的不同,但她绝对有自己的逻辑,而且在她构架的世界里,那个逻辑更严密,更合理。         外婆和母亲曾经絮絮地象春雨一样向我传输的古代价值观,大约大部分都被我用那些西方的小说给挡远了。可是,女书里的东西,读起来实在太熟悉了,我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30年前,看着她们交给我发黄的小册子。摘一段女书里的训女词:         “六月炎天憾夜短,提灯一照刀又忙。娇女拿把团圆扇,庭前厅后扑萤光。放下针线唤女来,听我一二说周详。想我在家做女时,朝夜侍奉在高堂。当时你的外祖母,教训子女有义方。朝早起来做针线,深更夜静读文章。我的记性又不好,常常读了便遗忘。不过母亲不计较,只是教我识偏旁。若是女工做不好,骂起来啦实难当。说女虽然年纪小,各样事情要思量。读书只望明义理,不望写诗做文章…….为人在德不在色,莫跟别人时势装。”          我没有去多想为什么这些会女书的文青们当年婚姻不快乐。男女遵循的逻辑不同,不兼容,一个追求对的,好的,美的,一个追求快的,舒服的,对自己有利的,一家之内,文化的冲突也是必然的。          女书里的价值观自有其美,奉献和谦卑。一种和谐的达成,是在变动和相互影响中达成动态平衡。奉献 和谦卑的一方,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但我鄙视为了让弱者甘居其位而传输仅有女性遵循的价值观。 毕竟,一个家里,社会中,人和人相互影响,相互传承。             昨天的讲座里,另一个艺术家专门提到理解这个词。Understanding, 你必须站在下面(under standing),才能理解。自上而下,居高临下是没有理解可言的。            当一个平时通情达理的人感觉糟糕的时候,当他的心下沉,人也一直下沉的时候,有没有一个人,会偶然愿意站在下面,去伸手接住他,接住这个被悲伤,愤怒,痛苦缠绕的人,甚至是他略微带一丁点攻击性的时刻?在理解里,有一种流动的什么。接住了,这个人的危机度过去了,他也就不再下坠,可以回到原处,可以心境往上走,甚至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自由。  …